我如何建立音樂的「畫面感」?


這個月的第一篇,來聊聊最近練習聽音樂的一個驚喜~





緣起是我最近在熟悉的網站上,看到一篇同樣在學習數位音樂的長輩他的心得分享;發現其中有些心得與收穫,即使我知道他描述的是什麼,但自己卻似乎從沒有認真感受到類似的喜悅,覺得這對我的學習經驗來說,好像有點可惜...。


那篇文章裡提了很多,讓我比較深刻的,是他提到音樂可以有畫面,舉例說一首歌的鼓,用不同的節奏時產生了不同的變化。讓我覺得更佩服的是,他說當閉起眼睛聽的時候,還可以看到(感覺)相對的畫面。


如果以我的解讀,要體會這樣的畫面感,或許是要仔細去聽「單一樂器在整首歌曲裡,是如何的存在?」雖然也不太確定這樣思考的邏輯對不對..,但既然我的 “畫面感” 一直以來都很薄弱,乾脆嘗試一下這個沒認真試過的方法。


第一次感覺到驚喜,好像是午休時趴在桌上邊聽YouTube邊睡覺發生的 XD,那首是五月天的《OAOA》,這首的前奏,弦樂的部分有很長的鋪陳,本來想說那就單聽弦樂怎麼 “存在” 好了,結果Vocal進來,同時我也快要睡著的時候,突然發現..「天阿,這個電吉他也太好聽了吧!」


之後我在Apple Music上,分別聽了兩個中文版(就是五迷才會懂的明日版與末日版~)、日文版、還有flumpool的版本。認認真真發現,每個版本的電吉他,都有不同的 “存在”。而中文版和日文版,我聽起來像是因為Vocal放的空間位置不太一樣,所以電吉他即使和聲相同,卻也有不一樣的存在感!


然後像是flumpool的版本,因為全部重新編曲過,所以即使節奏感跟原曲相近,但因為他們用了許多新的和弦配置,整體感覺和原曲比較後就發現有很多差異。


如果要形容一種畫面的話,五月天用的和弦比較像是,「在一個安靜的空間,撫心自我激勵,終見光明」;而flumpool的版本比較熱鬧,像是「一大群人在一個開放的空間,共同奮戰,迎向勝利」。嗯,我突然想到,類似在 “健身房運動” 與 “跑馬拉松” 兩者這樣的差別...。


總之,有了這個《OAOA》的驚喜之後,我現在會試著朝 “單一存在” (可能是樂器、也可能是和弦)去感覺這個 “單一” 是如何存在於整首音樂之中,他被放在哪裡?又形成了什麼模樣。隨著學的東西越來越多,昨晚開車聽音樂,我甚至腦海還閃過這首歌在 overhead 和 room mic 是如何存在.....,然後就被自己嚇到了!(當然,車子的音響也不一定很準啦 XD)


今天的照片,是我前陣子試圖要幫自己寫的歌找畫面時做的筆記。而關於音樂的 “畫面”,我想我還需要更多的累積。


最後,如果對我一開始說的心得文章有興趣的,可以到 LiSWEi (https://liswei.com/tw/) 的網站看看,裡面還有很多不錯的文章和資訊喔!推薦~

我們下篇文章見嘍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Logic Pro X 更新步驟

聊聊從無線換成有線網路的方法(以社區型的網路為例)

如何用Logic抓出一首歌的速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