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20的文章

為什麼我能持續學習數位音樂?

圖片
這個月底有些既定的行程,所以第二篇早ㄧ點來跟大家見面。 這篇想來聊聊「為什麼我能持續學習數位音樂」? 前幾天,我看到2年多前在Instagram上po的這篇,突然覺得「哇,那時候的自己學習的好用力喔!」跟現在的心態滿不一樣的。不過雖然用力,但無論當時或現在,卻都是一種,很單純的快樂。 這些年我寫過很多關於自己的學習歷程,開心有時、難過有時、挫折沒有少過...但可以持續一直感覺樂趣而做到現在的,最關鍵的一點我認為是,新鮮感。 我發現自己一直能因為實踐學習數位音樂這件事,看到更多更多以前沒看到、沒機會接觸,或是生活範圍中不容易觸碰的「感覺」。 記得在IG上寫這篇的當時,我還在上線上課程,那算是滿一開始的驚喜,我從沒想過在線上遠距上課,還是能帶來那麼多有趣的學習體驗,然後開始接觸到雲端軟體、購買安裝plug-in、合成器、看到又看了一點懂Abbey road studio....。 一直到近期,透過參數的調整創造出喜歡的音色、不同麥克風收到的不同表現的聲音、還有上一篇寫的單一樂器如何存在於整首樂曲之中,甚至只是發現小鼓的底部可以加一條響線...太多太多能被我腦補的很有趣的體驗了!包括最近接觸到的podcast,我開始在想,這種表現適合怎樣的學習者?會吸引我的又是什麼?如果是我要做這樣的呈現,我會怎麼做出我喜歡的樣子? 太多太多了...!我想我是透過學習數位音樂這件事,接觸到很多新的東西,開了新的視野,然後發現,那是我很喜歡的一種,生命的樣子(不只是生活喔!)。一種可以活得很美的樣子..寫到這裡眼眶一點也不誇張的在泛淚 XD 然後記得我一開始說,覺得2年多前跟現在的學習心態滿不一樣的嗎?我發現自己慢慢從那種很用力在學習的感覺,轉化成 “就去嘗試看看” 的心態。現在的我也不是每次的課程都會覺得很開心或者收穫滿滿,但我不太讓自己很累的趕車,或是用力地一定要做出或寫出什麼東西,但我會想 “嘗試看看” 在這樣的心態下會經歷些什麼? 而我相信,如果你真心想為自己做些什麼,並且這件事不來自於控制或改變別人的時候,全世界都會卯足全力來幫助你。祝福看到最後的你,也能擁有這樣的美好體驗,不管那是「新鮮感」或是其他來自於你自己的任何感受。 「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過程,就是我們學習的目的」,你覺得呢? 一起加油嘍,我們下篇文章見~

我如何建立音樂的「畫面感」?

圖片
這個月的第一篇,來聊聊最近練習聽音樂的一個驚喜~ 緣起是我最近在熟悉的網站上,看到一篇同樣在學習數位音樂的長輩他的心得分享;發現其中有些 心得與收穫,即使我知道他描述的是什麼,但自己卻似乎從沒有認真感受到類似的喜悅,覺得這對我的學習經驗來說,好像有點可惜...。 那篇文章裡提了很多,讓我比較深刻的,是他提到 「 音樂可以有畫面,舉例說一首歌的鼓,用不同的節奏時產生了不同的變化。 」 讓我覺得更佩服的是,他說 「 當閉起眼睛聽的時候,還可以看到(感覺)相對的畫面。 」 如果以我的解讀,要體會這樣的畫面感,或許是要仔細去聽「單一樂器在整首歌曲裡,是如何的存在?」雖然也不太確定這樣思考的邏輯對不對..,但既然我的 “畫面感” 一直以來都很薄弱,乾脆嘗試一下這個沒認真試過的方法。 第一次感覺到驚喜,好像是午休時趴在桌上邊聽YouTube邊睡覺發生的 XD,那首是五月天的《OAOA》,這首的前奏,弦樂的部分有很長的鋪陳,本來想說那就單聽弦樂怎麼 “存在” 好了,結果Vocal進來,同時我也快要睡著的時候,突然發現..「天阿,這個電吉他也太好聽了吧!」 之後我在Apple Music上,分別聽了兩個中文版(就是五迷才會懂的明日版與末日版~)、日文版、還有flumpool的版本。認認真真發現,每個版本的電吉他,都有不同的 “存在”。而中文版和日文版,我聽起來像是因為Vocal放的空間位置不太一樣,所以電吉他即使和聲相同,卻也有不一樣的存在感! 然後像是 flumpool的版本,因為全部重新編曲過,所以即使節奏感跟原曲相近,但因為他們用了許多新的和弦配置,整體感覺和原曲比較後就發現有很多差異。 如果要形容一種畫面的話,五月天用的和弦比較像是,「在一個安靜的空間,撫心自我激勵,終見光明」;而 flumpool的版本比較熱鬧,像是「一大群人在一個開放的空間,共同奮戰,迎向勝利」。嗯,我突然想到,類似在 “健身房運動” 與 “跑馬拉松” 兩者這樣的差別...。 總之,有了這個 《OAOA》的驚喜之後,我現在會試著朝 “單一存在” (可能是樂器、也可能是和弦)去感覺這個 “單一” 是如何存在於整首音樂之中,他被放在哪裡?又形成了什麼模樣。隨著學的東西越來越多,昨晚開車聽音樂,我甚至腦海還閃過這首歌在 overhead 和 ro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