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18的文章

練習紀錄:鼓的音色設定和比例調整

圖片
最近在學調整爵士鼓音色和比例設定。除了不斷經歷痛苦與寂寞之外..., “表情” 和 “存在感”是很大的收穫。 音色 所謂音色,就是聲音的顏色、表情,大致上來說就像每個人講話的聲音會不相同是一樣的;同樣是小鼓,每顆小鼓敲出來的聲音會不太相同,即便打的位置一樣、用的力度一樣,它也會有不同的聲音,可能脆一點、悶一點、散一點、緊一點,表情不會一樣。所以調整音色的練習,就是我必須依著原有音訊檔案中爵士鼓的聲音,去判斷每一個鼓件最符合軟體中的哪個音色,這個練習可以培養自己對音色的敏銳度。 比例設定 然後是比例設定,簡單來就是各個鼓件互相搭配起來的比例調整,但是調整什麼的比例呢?我原本有點卡在這裡,因為那也不是音量的比例,也不是把推桿(Fader)推到哪個dB數就對了,這是滿感性的抽象概念,就是 “存在感” 的比例。用文字來說,就是各個鼓件存在的比例,例如像是:這段旋律聽起來小鼓的存在感是大鼓的80%。 如果已經有一個鼓的音訊檔案,我目前是用下列的步驟去做練習。 抓出正確的鼓件位置:哪一拍是大鼓哪一拍是小鼓,分別有幾下。 調整各鼓件的力度:力度的調整不只是大聲小聲,要去感覺整個旋律的表情。 調整音色:就像上一篇寫的方式,不過我現在會試著整組鼓一起聽,而不是只聽一個調一個。 調整比例:有點類似音量的調整,但其實就是調整“存在感”的比例。可以用推桿(fader),Compressor和EQ,或是Drum Kit Designer上的功能去調整。這三者處理的邏輯概念是 fader < Compressor / EQ < Drum Kit Designer。就是Drum Kit Designer的功能是在最前面,可以影響整體。(這我真的很難用文字表達,剛開始上課聽起來也是霧煞煞,唯有就是自己慢慢試著去調才會越發清晰) “調整比例”,我目前覺得跟“調整音色”其實沒有很清楚的先後順序,因為調整音色的同時其實也要一起考慮所謂比例的分配。嗯...寫再多的文字敘述,也比不過你去看前輩或大師們怎麼調,然後自己不斷邊聽邊調。我覺得用珍珠奶茶滿適合來比喻這種抓鼓的音色和調整比例的方式。 同樣是珍珠奶茶,每家店的味道還是會不太一樣,可能珍珠大小、口感不一樣,可能用的糖和鮮奶

Logic常用的編鼓功能

圖片
這篇分享幾個我覺得在編鼓的時候,方便好用的快捷鍵和功能。 midi編輯的功能 ( 快捷鍵:command + 9 )     Functional / Midi Transfer 這個功能很常用到,當你用midi編好一段鼓譜,可能需要做細節的修飾,比如說:力度的修飾調整、整體聽起來的人性化處理...。突然發現用中文很難明確形容Logic實際的這些功能,所以重點還是要自己上去用用看,然後習慣英文介面要傳達的意思(因為這套軟體本來就是用英文寫的);或是找個你能信任的前輩帶你用,這樣更快。 #小提醒:我剛開始接觸DAW的時候,常常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有時候快捷鍵能用,有時卻沒有反應?後來才知道是因為輸入法沒有選到英文(美國)的關係。所以 使用快捷鍵的功能,輸入法要用英文(美國)才可以噢! 選取部分音符靜音  ( control + M ) 框出要靜音的midi音符 /  control + M 要取消靜音的話就再重複一次:框出要取消靜音的midi音符 /  control + M 複製同一小節的音符  ( command + C ; command + V ) 框出要複製的midi音符  /   command + C  /  按問號鍵並key入欲貼上的小節數,使播放軸移到該段落  /    command + V 複製同一位置的音符  ( option + 拖移 ) 框出要複製的midi音符  /  按住option鍵後直接拖移到要複製的格線處 移動音符  ( option + 上下左右箭頭 ) 選點要移動的midi音符 / 按住option鍵後使用上下左右鍵盤移動  選取每個小節的同位置音符 ; 取消多選到的音符  ( shift + P ;shift + 點一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