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20的文章

「數位音樂」在於音樂創作上的獨特性是什麼?

圖片
在2020的歲末年終之際,總覺得還是要在這部落格寫篇文章。 前陣子因緣際會認識了一位音樂科班出身的 老師,跟他聊了一些在「數位音樂」上學習的過程和心得,老師不是數位音樂的鑽研者,他很強調 “樂理作曲” 和 “樂器練習” 在創作上的重要性。有次他跟我說:要去思考妳用電腦畫出來的音樂,是否能讓演奏者能彈得出來? 「所以數位音樂的創作最終還是需要回到能  “被演奏” 嗎?」我心底冒出這樣的疑問。 而 讓我想更多的是,音樂系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的音樂工作者,為什麼存有一種很二分法的氛圍?那我會適合的又是那一種? 這位音樂科班出身的老師有一個很奇妙的舉例,他告訴我,「如果骨頭有問題,你不到醫院找骨科權威治療,反而只在國術館喬,這樣骨頭會好嗎?」 --- 說到這裡讓我插播一下 --- 不好意思,本人只要聽到那種似是而非的醫療觀念,就會激起衛教魂...事實是這樣的,除非是明顯的骨折或是確認是骨頭的問題,那當然掛骨科沒錯,不過骨科的範圍很大,所謂「權威」也是要看他是對哪部分的骨頭問題是權威;同時,並非所有骨頭的問題第一時間都是看骨科。這樣說好了,假如是肋骨骨折引發氣胸,那麼要優先處理的就不是骨頭復位的問題,而是要先找胸腔外科處理氣胸。有時我們看似像骨頭問題,但背後也有可能是其他問題導致的,像是免疫、神經、癌症...。然後因為我對國術館幾乎毫無認知,所以覺得不能去做所謂優劣的評斷,但覺得重要的事情就是,不要延誤病情,並用合理適宜的方式,讓自己得到身心健康。 --- 插播結束,我們回到音樂上 --- 我在想,那「數位音樂在於音樂創作上的獨特性是什麼?」另外,我會怎麼看待「音樂創作是否需要深厚的理論基礎和演奏能力?」 在學習的這幾年裡,我覺得 數位音樂 在音樂創作中所擁有的獨特性,來自於「編曲表現性」,另一則是數位音樂能做到很多 “不人性卻又很人性” 的樣貌,而這反而開拓了對音樂的想像。 「編曲表現性」 就像是使用音樂軟體都有的記錄功能,當我將這段旋律不管是midi輸入或是Audio的錄音輸入,他會變成一個數位的檔案並完整保留原來的面貌,之後可以依據其他樂器的加入或者不同的想法,去做音樂呈現上的調整。 這種能 “完整記錄的功能” 以及隨時隨地可以 “改變參數的功能” ,是我個人覺得很能刺激編曲的表現;用音樂軟體作編曲,也同時是我自己在學數位音樂當中,覺得最有趣的部分之一。 而上面說到的數